杨桥捻纸

  • 项目编号:
    CZ-03-Ⅶ-0067
  • 类别:
    传统美术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杨桥捻纸,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纸艺文化起始于汉代南北朝时期,明朝中期最为繁盛。杨桥捻纸是纸艺中的一个门类。
   杨桥捻纸发源于我国历史上的捻军捻军是杀富济贫、抗粮抗差、打击豪绅地主的集合体。他们每次采取行动前,一般要举行仪式,点燃捻纸,为鼓舞斗志,捻党人把打击对象捻成各种人物造型,并付之一炬。其中一支东捻残部旗主——朱氏捻子来到武进南杨桥定居,带来了捻纸技艺及一整套独特的祭祀仪式,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因杨桥捻纸作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水乡特色趣味性既美观,又好看,深受百姓欢迎,故代代相传,从未中断。
   杨桥捻纸作品的形式主要是用各色纸张捻制而成,融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其用途早先在丧葬习俗中应用广泛,后不断进化,适用于开业、庆典、祝寿、上梁、乔迁等喜庆活动中。
   完成一件捻纸作品需经过选材、裁剪、粘贴、捻折、修剪、拼装组合等10余道工序。杨桥捻纸不仅仅是美术,还融汇表演、舞蹈、乐理、祭祀为一体在正式捻纸前,除需沐浴更衣,还得穿着专门的服饰捻纸时,用手指弹嘴发出“叮叮咚咚”的配上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
   杨桥捻纸作品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生产习俗类的,如三十六行“打渔人”“调春牛”“调财神”等,有民间故事类的,如“西厢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有生活习俗类的,如“十二生肖”“福寿”字画等。总之,各种场景的图案都可捻制。
杨桥捻纸27代传人朱琪8岁就开始制作捻纸,守护捻纸的独门技艺已经有50余载他的最新作品有《飞天》《常州府》《吉祥》《幸福》《雅韵》等。2018年,朱琪出资10万元重新装修家宅,开设“朱琪捻纸手造馆”(前身为杨桥崇道堂捻纸馆),共有面积100平方米,展出捻纸作品100余种2000余件并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近年来朱琪还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向青少年传授杨桥捻纸制作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