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观鹞灯

  • 项目编号:
    CZ-01-VI-0025
  •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遥观鹞灯,常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遥观鹞灯是流传于武进遥观地区的一项杂技与竞技类活动
   据《阳湖县志》记载及文史资料考证,遥观鹞灯制作和放飞始于元末明初,从扯天灯杀“鞑子”演化而来,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时遥观街上有一座五都庙,庙门口竖一根高高的桅杆,每当大年初一起至三月二十八庙会,都会扯起多盏灯笼(称“天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遥观地区在每年农历正月至三月,风向适宜的夜晚,各村都举行点灯放风筝活动抗日战争爆发,该活动停止。抗战胜利后恢复,至1957年又进入沉寂。
    旧时,放鹞灯前必须举行“祭鹞”仪式,在鹞子前摆放祭桌,点燃香烛,供七色祭品。主祭者需沐浴净身,行三跪九叩之礼,参与者依次行礼(妇女不得参加祭祀活动)礼毕,鞭炮齐鸣,鹞子随着锣鼓声放飞升空。
鹞灯放飞必须先用毛竹或淡竹扎制成硬板大风筝(也称“鹞子”),而后糊上布或纸,用竹篾制作好灯笼,画上各种图案。挂在风筝线上的灯笼,都是手工扎的竹篾灯笼。一盏灯笼的制作需要经过编灯筒、糊丝光纸、刷漆等多个步骤
   放鹞灯一般在傍晚开始,先把风筝放上去。等风筝飞天后,再将线压下来,把点燃的蜡烛安在灯笼,把灯笼固定在放飞风筝的绳子上,一盏接一盏随风筝升向天空鹞灯放飞没有特殊规则,灯笼的多少决定于风筝的大小,风筝越大,放的灯笼越多,一般风筝要系扎50盏以上。挂的盏数越多,难度越大需要多人合力才能放飞最大的风筝100盏灯笼。灯笼一盏接一盏随风筝升上天空,形成一串串灯光,好似一条火龙在动,情景十分壮观。
   改革开放后,遥观鹞灯又得以恢复。1996年起,遥观鹞灯每年参加县、市、区风筝放飞展演,在常武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现今鹞灯放飞活动中,与迷信相关的内容已废除,保留了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的传统。在灯具制作方面有了较大的改,灯笼内除少数用蜡烛外,多数采用电池小灯泡彩灯泡,甚至还用显示图案和标语的霓虹灯,观赏效果比旧时鹞灯更加美观。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