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生姜

盖州生姜, 产地位于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盖州市的徐屯镇、归州镇等15个乡镇、场、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生产面积3万亩。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盖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形成了盖州生姜独特的品质,徐屯是生姜盖州主产区,该镇属辽南丘陵地带,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生产的生姜特点是块大肥硕,表皮光滑,由于含有辛辣素、姜油酮等成分,使之具有较浓的辛香味。盖州生姜富含糖分、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同类产品。盖州生姜用途很广,是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除用做调味佐料外,还可以加工成姜粉、姜干、姜汁、姜片、姜油等产品。由于盖州生姜含水分较低、姜皮较厚,因而耐储适宜长距离运输,不仅销往国内大中城市,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盖州现生产规模为3万亩,产量12万吨,是辽宁省最大的生姜生产县,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

(1)土壤地貌情况:盖州市丘陵区,地貌类型有丘陵、平地等。土壤沙质土壤,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含量高达3%,土质肥沃,耕层达50cm以上,水解氮113,有效磷33.6,缓效钾608.8。微量元素丰富,其中有效铜2.21,有效锌1.78,有效硼0.71。(2)水文情况:境内有大清河,碧流河,熊岳河三大河流,大型水库有石门水库和玉石水库两座,蓄水量达1.7亿立,中小型水库20座,总蓄水量近3亿立,年平均降雨量在670mm—700mm,水资源充足,能够保证全市农田的灌溉。 (3)气候情况:日照时数2600—2900h,有效积温3500—3700℃,无霜期180天,最高温度32.4℃,最低温度13.5℃。 (4)人文历史情况:盖州生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主要以莱芜大姜、莱州大姜为主,目前盖州生姜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我全市生产总值中占有主导地位,盖州生姜积累了我市姜农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全国各地,部分商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盖州生姜以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我市已成功注册辽丰大姜和慧严生姜。

(1)产地要求与选择:盖州市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砂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3%,水资源丰富,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盖州生姜的生长。 (2)品种范围:品种为莱芜大姜、莱州大姜等。 (3)生产控制,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定生产方式。 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秸杆深埋结合菌种应用,提高二氧化碳气肥提高作物产品的一项综合技术,在盖州生姜的定植行上挖深30cm,宽30—60 cm的定植沟,平铺好秸杆。每亩秸杆的用量为3000公斤,菌种液态1公斤,固态菌种8公斤。然后覆土。 追肥:由于姜的生长过程中需肥量大,除重施底肥外,还要多次施肥。一般在齐苗后10天左右,苗高2—3寸时,应施一次壮苗肥,平均每(亩)随水施有机肥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夏至前后,当生姜长到7—8片时,平均每(亩)施猪牛粪1000千克,施后用土壤覆盖畦面,保持土壤湿润。立秋前后,姜苗处于“三股叉”阶段,是生长的转折期,也是吸肥量变化的转折期,应追施转折肥,可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并配合施入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9月上旬前后,姜的根茎进入旺盛生长期,为促进姜块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补充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千克。 遮阳:姜喜阴湿,怕强光直射。芒种前后当苗高4—5寸时应及时搭约3尺左右的遮阳棚,棚上盖稻草,以能透射微光为度,防止生姜受曝晒枯萎,处暑后除去遮阳棚。套种在高秆作物田中的生姜不用专门搭建遮阳棚。 浇水:生姜不耐旱,根系又浅,因而要求土壤湿润,经常浇水。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幼苗期虽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应小水勤浇,浇后浅耕保墒。夏季勤浇水,可降低地温,以早、晚浇水为好,田间积水过多应及时排涝。立秋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收获前3天浇最后一次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贮藏。培土去蘖:生姜根系浅,要结合浅锄去蘖,进行培土。每个种块保留1—2根壮苗,以后每隔15天培土一次,一共培土2—3次。一般姜株培有5—6寸高土埂即可,使地下茎不露出地面,以利姜块生长。为防止姜苗徒长,促进地下茎肥大,立秋前后在早晨霹水未干时抽去姜苗顶心,以后每10天抽顶心一次。 中耕除草:生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1—2次,并及时消除杂草。进入旺盛生长期,植株逐渐封垄,杂草发生量减少,可人工拔除杂草。无公害生姜生产,最好不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可采用黑色地膜或覆盖白色地膜再盖一层薄土等方法防除杂草。 病虫害防治:生姜生产中常发生,造成生产损失较重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叶枯病、斑点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姜螟。 姜瘟病: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在各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地下茎或根部,一般在贴近地面的地下茎先染病。其治疗方法是: 农业措施:从无病田留种或精选姜种。①种姜消毒:用代森锌400—500倍液浸泡种姜10—20分钟;或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浸泡种姜48小时;也可用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48小时消毒。②药剂防治:出现中心病株后,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溶性粉剂75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50毫升,隔10—15天一次,连续3—4次。 叶枯病: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病叶上初生黄褐色病斑,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病部出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全叶变褐枯死。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喷洒姜株,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斑点病:姜斑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炭疽病:姜炭疽病也属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2—3次。 (4)产后处理。适期采收,采摘时轻拿轻放,送至洗姜机房冲洗干净,避免碰压刺伤,装箱即可上市。 (5)生产记录要求。盖州生姜收购单位应建立健全进货、质量分级、产品质量检测、生产加工、销售等生产记录。记录应长期保存。

产品特征:
(1)品质特性特征:盖州生姜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生产出来的生姜姜块肥硕,肉质较厚,辛辣味特浓,且富含多种营养元素。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GB3059—1996大气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1998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包装规定:
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1)证书持有人与证书使用人签订协议。 (2)证书持有人不得收取费用,指导使用人规范用标。 (3)使用人要按照证书持有人制定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4)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盖州生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5)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证书持有人:
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盖州生姜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覆盖市内榜式堡镇、暖泉镇、东城办事处、西城办事处、青石岭镇、太阳升办事处、西海办事处、徐屯镇、团山办事处、沙岗镇、九寨镇、陈屯镇、梁屯镇、万福镇、归州镇15个乡镇办事处,生产面积3万亩,年产量10.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