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崂山道教音乐)

  • 项目编号:
    Ⅱ-139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觋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崂山道教音乐主要流传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地区的一百二十多处宫观之中,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内山派”和“外山派”两大演奏流派。崂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从南北朝至今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吸纳了道乐、琴乐及俚曲、江南音乐等多种音乐的艺术因素,形成自己形简意远、清雅馨淡的自然风格。
  崂山道教属于北全真派,故其音乐主要采用全真正韵,同时又结合进山东一带的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在演唱风格、旋法特征及结构形式上显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形成闻名道场的“崂山韵”。
  崂山道教音乐分为经韵音乐和器乐音乐两大类,其中经韵音乐又有殿坛经韵和应风经韵之分,其表现形式包括咏唱式、念唱式、朗诵式等几种,咏唱式音乐声调优美,有《步虚》、《吊挂》、《大赞》、《小赞》等代表作品;念唱式音乐起伏不大,似念似唱,多见于早晚功课之中;朗诵式音乐则主要用于“赈济”等斋醮仪式。器乐音乐以应风音乐和古琴乐为代表,总体上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曲”,用于内外坛的斋醮仪式;另一类是“耍曲”,一般在斋醮仪式开始之前演奏,起着调节气氛的作用。崂山道教音乐的代表作品有《离恨天》、《六问青天》等。
  崂山道教音乐中保留了明清时期古典音乐的遗风,具有很高的音乐学研究价值。目前,传统民俗的逐步淡化和醮仪活动的不断减少使得崂山道教音乐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与此同时,其演奏技艺的传承也出现危机,有必要合理规划,对这一古老的宗教音乐进行及时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保护单位:
青岛崂山太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