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硪号子

  • 项目编号:
    HA-06-Ⅱ-20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打硪号子,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打硪号子,是淮阴区高家堰一带历代先民为了兴修水利、筑堤打坝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明嘉靖年间,黄淮并涨,大水齐发,泥沙淤积,湖水渐高,高家堰横亘南北,泗州城地势低下,终被水淹没,继而逐渐被泥沙淤没。洪泽湖逐渐变成悬湖,其湖底的高程超过楚州城楼顶部,因此修筑了高家堰大堤。当地流传有“倒了高家堰,两淮不见面”的说法,也是高家堰多次决口,形成水患的真实写照。明清时期,多次加高加固高家堰大堤,在夯筑堤坝的过程中,为了集众人之力,出现了打石硪的劳作方式。同时,为了掌握节奏,劲往一处使,产生了石硪号子,并流传至今。
    石硪像水磨一样,直径为50公分,30公分厚,100多斤重,四周凿12个洞眼,每个洞眼拴着一根4米多长的麻辫子。硪面光平,硪背上有四个硪奶,中间为硪脐,脐高8公分, 12个人打一盘硪,每人拽住一根麻辫子,一拽一伸,石硪一起一落,将地基夯实。
    打硪号子一般为一人领唱,众人相和。内容是鼓舞干劲为主,如:
    领:同志们呀!
    和:同志们呀!
    领:架个起来哟!
    和:架个起来哟!
    领:同志们呀,加油干哟!
    和:加油干哟!
    领唱人会随时把握节奏,如果觉得大家前手劳累,则领唱人唱:“换个手呀,齐心那个干唷。”这时打硪人全部交换手势。如果有的打硪人偷懒,硪绳拽的不紧,领唱人唱:“绳拽紧呀,不偷懒哟,你偷懒那个懒来,是个孬蛋唷,拽紧那个辫子是好汉呵。”如果有的打硪人不跟着唱打硪号子,领唱人就唱:“同志们呀,唱起来哟,打硪不打哑巴硪呵!”
    打硪号子的领唱人一般歌喉洪亮,铿锵有力,除了会唱传统打硪号子外,还能即兴发挥,现编现唱,随口就唱,无拘无束,其歌词内容广泛,充分体现和演绎了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协作精神,更体现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