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技艺(新渡柳编技艺)扩展

  • 项目编号:
    HA-04-Ⅷ-25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柳编技艺(新渡柳编技艺),淮安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扩展项目。​​​​​​​

    历史沿革
    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柳条编织的篮、筐。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杯棬。唐代,沧州(今河北沧州和山东宁津以北地区)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们取杞柳的细条,“火逼令柔曲,作箱箧”。此后,柳编工艺不断发展。淮安市淮阴区新渡地区以传统柳编品种为主,主要有衣箱、笸箩、簸箕等。
    基本内容
    新渡柳编首先要进行原料处理,每年秋天将采伐的柳条埋于河底取来的淤泥下。第二年清明前后,挖出并进行剥皮处理。经此处理过的柳条表面光滑、色泽新润、柔软坚实,且防虫防腐。然后用锤、刀、锥、麻、线陀、大拿子、筋梭子等工具,运用绞编、勒编、缠边等技法,将柳条,辅以麻绳、竹片、牛皮筋编制成储存粮食、盛装衣服、食品的生产和生活器具,有笆斗、簸箕、匾子、篮子、箱子、帽盔等。柳编产品具有坚固结实,经久耐用,经济实惠等特点。
    新渡的柳编还注重结构,一般分为经纬结构和骨架结构。经纬结构,是指以柳条为主,按照一定的经纬线的排列编织而成。骨架结构,以木条、藤条、竹片等制成骨架,然后在骨架上用柳条、柳皮、牛皮筋及其他辅助材料编织而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逐渐取代柳编产品成为人们生活用具的主流,柳编技艺日渐式微,传统柳编技艺亟需得到保护和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