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剃小辫子

    男孩剃小辫子,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

    男孩剃小辫子的习俗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淮安市淮阴区、金湖县、盱眙县、洪泽县等各地都有分布,相传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男孩剃小辫子有4种情形:一是夫妻多年无子女,中年得子女。二是夫妇连续生了几胎女孩,喜得贵子。三是几代单传。四是生多胎,没有保住,后来生了男孩,不但在头顶上留一撮头发编小辫子,还在脑后留一撮头发编小辫子(俗称拽子)。
    剃小辫子一般都有固定仪式,一般要待男孩长到12岁后剃。
    首先选一黄道吉日,日期确定后,还要通知亲朋好友齐来庆贺。吉日确定后,还要确定吉时、吉位,请一位子孙满堂的剃头师傅(称为满福之人)为孩子剃辫。剃辫须在午时前完成,剃辫时男孩舅舅手捧装有大糕、红鸡蛋、葱、笔、书本、红布的筛子恭候一旁。剃头师傅一边剃头一边说喜话,喜话内容一般为:“小小刀子七寸长,磨得光又亮。天上金鸡叫,地下啼凤凰。今天黄道日,剃得状元郎。”亲友齐贺“好!好!好!”,然后鞭炮齐鸣,仪式结束。仪式结束后还要宴请亲朋好友。
    男孩剃小辫子习俗对研究洪泽湖地区近现代历史和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