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南京金箔锻制业发源于栖霞区龙潭一带,这里曾分属句容县和江宁县。早在东吴或东晋时期,宗教的发展催生了南京金箔,并被广泛用于佛像、神像贴金以及建筑业,至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晋葛仙翁(葛洪)是金箔锻制的始祖,葛洪为句容县城北下荫人,打金箔户一直流传着“仙家造金箔”的传说。最早记载金箔生产技艺的文字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竭力挥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约八斤重)。”
   南京金箔系用真金经倒条、下条、拍叶、做捻子、打开子、装家生、打了戏、出具、切金箔、检验包装等十多道工序锤炼而成,其中打箔最为辛苦,须把一块金“疙瘩”打成0.1微米左右的薄片。两个人面对面打,要打上万次,南京金箔打制技艺之精由此可见一斑。经锤打出来的南京金箔,具有色泽纯正、厚薄均匀、薄如蝉翼、软似绸缎、的特点,南京金箔永不变色,收藏数百年依然灿烂夺目。
   当今中国大量的寺庙以及莫斯科中国大酒店、泰国皇宫、日本大阪牌楼、扎伊尔总统官邸等都闪现着南京金箔的辉煌,食用、化妆、建筑、技艺、装饰等领域所用金箔也多出于南京匠人之手。
   南京金箔是传统手工技艺的杰出代表,目前地处龙潭街道的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及20世纪80年代迁往江宁的江宁金箔集团还在从事这一行业。但打箔是高技巧高体力消耗的劳动,年轻人愿意加入这一行业的较少,因此后继乏人,同时金箔的衍生品有了多种替代,导 致其市场日益缩小,金箔锻制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需要加以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