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席狮舞)

  • 项目编号:
    Ⅲ-5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席狮舞也称“打席狮”,是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郊范围内客家人特有的一种传统舞蹈,也是“香花”佛事独有的项目。唐文宗大和年间,佛教传入梅州,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香花”派。古代梅州人多依山傍水而居,房舍矮小,住处极为分散。一旦遇到丧事,往往需昼夜处置,延续时间很长,这样参加丧礼的宗亲族戚和朋友的住宿便成了不易解决的难题。在此情势下,“香花”佛事中的席狮舞以特殊的方式帮助人们寄托哀思,并祝愿在世之人安康祥和,因而成为了丧礼中的重要环节。
  席狮舞表演以神似取胜。活动进行时,表演者以草席罩身,模仿狮子行走跳跃。整个表演包括“出狮”、“引狮”、“舞狮”、“种青”、“偷青”、“藏青”、“抢青”、“逗狮”、“入狮”等环节,前后约需20分钟,演出时以锣、鼓、钹和客家大锣鼓等打击乐器从旁伴奏。
  席狮舞因诙谐的表演风格和鲜明的客家特色深受梅州群众的喜爱。其所使用道具和伴奏乐器简朴,显现出一种质朴亲和之美,颇具“鼓盆而歌”、“长歌当哭”的意味,席狮舞因而成为梅州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一传统舞蹈面临生存危机,急需抢救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

保护单位:
梅州市梅江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