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 项目编号:
    JS-01-Ⅷ-0004-01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是传统手工织造的一个特殊门类,织物在图案轮廓、色阶变换处有“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的透雕效果,细观如小刀划刻过,故称缂丝,亦称刻丝、克丝等。南宋因迁都临安,缂丝开始在江南发展。苏州缂丝盛名始于明代,以宫廷御用缂丝龙袍及缂丝书画著称。清代出现了缂、绘结合的新技艺。主要流传于苏州市区及周边的蠡口、陆墓、黄桥、光福、东渚等地。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2009年打包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该技艺采用“通经断纬”的特殊织造方法来表现各类纹样。依照纹样的色彩配色,运用多个装有不同色纬的竹叶型小梭子,依经线面上勾画的图案轮廓、色彩,分块、分段、分区地织纬。纹样越复杂、颜色越多,所需梭子越多(一只梭子穿一只颜色),因此工序越繁复,成本越高,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古代制品主要用于宫廷御用。该技艺通过局部挖织,留出花样织入彩线,使各种纹样、图案呈现出来。结、掼、勾、戗等是缂丝基本技法。织物表面“以纬包经”、经细纬粗、只显彩纬、不露底经,具有色彩丰富、色阶齐备,图案花纹不分正反的特色。由于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且秀,被誉为“织中之圣”,同时由于经得起摸、擦、揉、搓、洗,所织成品耐看久藏,又有“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誉。织物规格大小随意,大可至巨幅屏风,小可到书签。因能自由变换多种色彩,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