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

  • 项目编号:
    JS-04-Ⅸ-0023
  • 类别:
    传统医药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
世居秦淮鞍辔坊的张氏医术一脉传承,发展到张简斋这一代,已形成独特的“国医温病医术”。张简斋温病医术在民国时期盛极一时,被尊为“当世医宗”,“南京二张”(张简斋、张栋梁)之首,还被誉为“南张北施”(张简斋、施今墨),可谓冠盖满京华。
张简斋祖辈为“新安医派”传人。张氏迁居南京之后,皖、苏、浙一带经常发生瘟疫,张简斋之父张厚之在诊治疫病过程中,吸收了明代王肯堂、吴鞠通“温病学派”( 杂病、伤寒、瘟疫治疗)的学术思想,多有建树,并一一传授其子张简斋。清末至民初,张简斋在承袭张氏医理宗学的基础上,集“新安医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温病学派”之大成,采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张氏国医( 温病) 医术,在民国时期被公认为“温病大家”,举国仰止,成为“金陵医派”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
张简斋一生行医40 余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辨证精当,处方轻灵,用药大胆。尤其在治疗上也有创新,先后创立温病“寒伏火证”的治疗思想和原则,在杂病“下虚受风”症的医治方面有着独到经验和学术见解,因此,在临症治疗上每收奇效。张氏在学术思想上,根据“人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以及“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等医家观念,提出“胃以通、和为贵”的主张。在处方用药时,也处处照顾到胃腑,常以“二陈汤”做衬方使用。
张简斋为清末“贡生”,民国初年名震大江南北,举国公认。张氏国医温病医术对“疫病”、“温病”有明确的诊疗依据和治疗方法,对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传染病(如时疫、瘟疫等)的防治仍具有学术指导和临床应用价值。
民国初年,为提倡和发扬民族文化,称传统文化为“国学”,中医药被称为“国医”。张氏运用独特的医术,扑灭肆虐的瘟疫而名振天下。他关心和尽力解除百姓病痛,达到了“有口皆碑”的境界,受到医界和社会的尊崇,被称“张国医”。 1933 年,在张简斋的带领下,多位中医界名流共同捐资,在秦淮长生祠1 号建立“南京国医传习所”。他还担任过南京、重庆两地的中医师公会理事长。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