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伙舞龙

  • 项目编号:
    YZ-01-III-0008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丁伙舞龙,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自古以来,江都就有龙舞习俗。由汉时江都国相董仲舒的“以龙致雨”到北宋年间扬州太守韩琦主持龙舞祈雨,江都龙舞习俗延绵不断,而尤以丁伙龙舞为胜。
    丁伙龙舞因“穷”而生,因“富”而盛。它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师传徒,徒再传徒,生生不息,以至大部分农户都有人参与龙舞,它融入到丁伙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家园之中。清代诗人夏九叙描述丁伙龙舞时的情景时云:“沙场镇鼓沸如雷,近水人家草阁开。大妇回头唤小妇,乌龙方去白龙来。”
    据普查资料表明,丁伙龙舞有草龙(又称稻草龙、麦草龙)、花树龙(包括花龙、树龙)、布龙三种形式。造龙时分龙筋、龙节、龙布、手柄四个部分,龙头上镶上眼、口、须、角等饰物,形象生动,工艺精致。龙舞的套路有卧龙出海、游龙、龙戏珠、龙戏尾、快、慢腾进、大花、小花、老龙接顶、8字龙舞、龙翻身、地滚龙、高塔盘、骑肩龙舞、直躺龙舞、摇船龙舞、龙舟等数十种之多,其中不乏“吐字龙舞”、“龙凤呈祥”、“假龙真戏水”、“莲花龙舞”等绝活。龙舞音乐节奏铿锵,强弱有序,快慢自如,简洁明了,具有鲜明的地方音乐特征,“锣鼓响,脚底痒”,人们自然聚拢而来。
    丁伙龙舞,体力与智慧相合,融武术、舞蹈、民族鼓乐于一体。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个体育项目。丁伙龙舞把奔放、拼博、协调、创新寓于表演之中,在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的同时,催人团结拼搏,奋发图强。丁伙人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将丁伙建设成“中国花木名镇”、“中国特色文化乡镇(龙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