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船拳

  • 项目编号:
    SZ-05-VI-0006-01
  •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江南船拳,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江南船拳,是流行在我国太湖流域、江南水乡的一种拳种文化。江南,一般包括苏南、浙北和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中以太湖为中心的吴文化地区是江南的主体和核心。所谓船拳,顾名思义就是站在船上打的拳。船身的不稳定和船体的面积限制等,不仅给拳术演练者加大了练习难度,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所以江南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腿部是发力的重点,故十分重视转腰、甩腰、下腰的动作。因为进退自如,船拳十分重视马步转弓步,弓步转马步的动作,以体现进则带攻,攻则带闪的特点。
  吴中区越溪境内的石湖地区是江南船拳主要活动地之一。每逢立夏、端午、中秋佳节,船拳好手均会不约而同地登船献技。特别是农历八月十八,在苏州城外的石湖,船拳活动尤为兴盛。据说那一天湖面河心轻舟快橹,往来如飞.标旗飘扬,鼓乐齐鸣,方圆百里的乡人,均驾着各自经过装饰的大小船只,集中在石湖的行春桥下。两岸人流熙攘,观者如堵,爆竹喧天。店铺看客,纷纷向河中拳船抛赠早已备好的糕点、粽子之类的食物犒赏拳师。演练结束,哪条船得的点心最多,标志着船拳表演最出色.
  越溪拳船一般由双橹快船装饰而成,披红戴绿。船舱两侧的威武架上,刀枪剑戟一应俱全。每艘快船前,排着数名青年引吭高歌,有的拳船,在舱内置有弦乐手,边行进边以悦耳的江南丝竹调为拳师们助兴。
  越溪船拳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行徒手的拳术,爬桅杆和翻跟斗杂技;一种是持器械的武功和杂耍,器械除了各种兵器外,还有极具水乡特色的鱼叉、竹篙、船浆等。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溪属当时的吴国。《左传》曾有记载,东周鲁昭公十七年冬,“吴伐楚。楚大败吴师,获其乘舟艅艎。吴公子光败楚,取艅艎以归。”这里的“艅艎”便是当时吴国强大的水军所拥有的战船,水兵习武的场地主要就在战船上。据此推算,越溪船拳至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习练船拳的人日渐稀少,一些懂得船拳的老拳师也大都接近高龄,越溪濒临失传,传承现状非常不容乐观。
  作为武术文化的越溪船拳,最早是人们用来保家卫国、自卫健身的,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它更多地成为民间民俗文化中一项重要的表演观赏项目,这也许就是越溪船拳之所以能在苏州水乡广为流传且绵延不绝的原因所在。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