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绿茶

长沙绿茶,是湖南省长沙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近5年来,绿茶名品——长沙绿茶春茶、夏茶、秋茶的气候品质级别分别为“特优”、“特优”和“优”。长沙绿茶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湿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适宜种植茶树。

长沙绿茶产区土壤养分丰富,酸碱度适宜,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水环境质量良好;动植物品种多,多样性高,种植区森林覆盖率达55%。

2.1 土壤地貌情况 长沙市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东北是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西北两端山地环绕,地势相对高峻,中部递降趋于平缓,略似马鞍形,南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如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城内为多级阶地组成的坡度较缓的平岗地带。土壤以板页岩风化物为主,受气候、地形与河流等因素的影响,长沙土壤形成红土和河流冲积土两大类。红土是地带性土壤,为有机质少的酸性土,一般分布于山丘、岗地一带;冲积土分布在低平地区,面积达203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7.26%。长沙绿茶产区为典型的丘陵、平岗地貌,海拔高度在50-500m之间,坡度在20°以下,土壤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余为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土质肥厚、结构疏松、透气、保水、保肥,pH值在5.0-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1.2-56.5g/kg,全氮在0.65-1.73g/kg,有效磷在12.5-246mg/kg,有效钾在37-332mg/kg,富含多种矿物元素,是长沙绿茶生长的独特土壤条件。 2.2 气候条件 长沙绿茶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6%。 2.3 水文条件 长沙绿茶产区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径流量达808亿立方米。除湘江外,还有汇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主要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和沩水河。最大的水库为宁乡市境内的黄材水库和浏阳市境内的朱树桥水库。市县以下的各乡镇有许多蓄、引水工程,与大小山塘、河坝、水库渠道相通,为长沙绿茶生产基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灌溉条件。

3.1茶树种植与管理 3.1.1茶园建设 (1)茶园选址 地形:选择自然坡度小于25°的平地与缓坡建立新茶园,土地集中成片。 土壤: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旱地种植。土壤为红、黄壤或者板页岩发育而成的褐棕色土壤,pH5.1~6.5之间。土层厚度≥50cm。 环境:园地附近有较丰富的森林等植被覆盖。空气、水分和土壤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NY/T 391)的要求。 (2)茶园规划与设施 作业规划:茶园划分为区、片,“区”的分界线以防护林、主沟、干道为界,“片”以独立自然地形或支道为界。作业面积以“片”为单位,平地或缓坡地每“片”茶园约5hm2,坡度较大地块每“片”茶园约4 hm2。 道路规划:道路建设分主干道、支道、操作道和环园道,主干道与附近公路或茶厂相连,要求农用汽车或手扶拖拉机能到抵到每个片区,操作道要求能走胶轮车。 水利布局:茶园四周置隔离沟,深70~80cm,宽80~100cm;茶园内每相距40~50m设横水沟(坡地沿等高线设置),深30~50cm,宽40~50cm;道旁置纵水沟相连,沟深20~30cm,宽40~50cm; 横水沟与纵水沟相接,纵水沟与排水沟相通。每1.5~2hm2茶园设置一个容量10~20m3的蓄水池,并与园内水沟相连。 (3)园地开垦 茶树种植前,全园进行深耕,初垦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8月份或12月-次年2月份进行,深度60cm。 5°以下的平地茶园按直行式开垦,5°~10°的缓坡茶园沿等高线横向开垦,15°以上的坡地应修筑水平梯田,不规则坡面按“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开垦。 园地开垦应经过清障、修筑梯田、复垦整地等工序。 (4)施底肥 开沟:按茶园种植规格进行开沟,间距1.5m,深度60~80cm,宽度60cm。开沟时,先将表层土沿沟一侧堆积,再将沟底土翻至另一侧沟面。 施肥:底肥采用农家有机肥、菜籽饼或茶树专用肥等。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施肥量:农家有机肥75t/ hm2、菜籽饼3000~3900kg/ hm2,茶树专用复合肥750kg/ hm2。 施用方法:边开沟边施肥,将肥料与土壤拌匀,再覆土至与地面平齐,待自然沉降10cm左右后即可进行种植。 3.1.2 茶树种植 (1)种植方式 可选择单行双珠或双行双珠种植模式。 单行双珠种植:行距1.5m、从距33~35cm、每从2株,每亩需苗量2500~2750株。 双行双珠:行距1.5m、从距33~35cm、每从2株,每亩需苗量5000~5500株。 (2)栽植时间 宜在11月至次年3月初进行。如遇冬旱,则宜在春初进行。 (3)品种与茶苗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种苗质量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品种为碧香早、槠叶齐、湘波绿、白毫早等中小叶适制品种。 (4)移栽方法 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相接,土壤以超过根颈部2~5cm为宜,浇足定根水后踩紧压实,及时定型修剪,修剪高度为茶苗离地12~15cm。 3.1.3 茶园管理 (1)幼龄茶园 浅耕培土:新栽茶苗在当年5月下旬之前进行浅耕培土,清除园内杂草。9月下旬至11月,进行一次中耕锄草,并施基肥。 间作覆盖:幼龄茶园可在行间间作绿肥,如茶肥1号、黄豆、玉米等作物。茶园可铺草覆盖。 补苗:茶苗定植1年后,应在当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初进行补蔸,补蔸采用同龄同高度茶苗。 (2)成年茶园浅耕锄草:每季茶采摘结束后浅耕锄草,全年进行2~3次,结合施追肥进行,深度10~15cm。 深耕: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在秋茶后11月初结合施基肥进行。深度为25~30cm,茶蔸附近40~50cm内深度以10~15cm为宜。 (3)施肥 实施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以施有机肥、农家肥为主,配合少施化学肥料。 基肥:10月底至11月初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每1~2年施一次,每hm2施农家肥15000kg或菜籽饼7500kg或茶树专用有机肥4500~6000kg,配复合肥750kg。 追肥:一年2次,第一次在春茶萌发前20~30d,第二次在春茶结束后立即施用,以速效肥为主,每次每hm2施复合肥750kg左右。 (4)茶树修剪 ①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定植时进行,离地面12~15cm处将主茎剪断,侧枝不剪。 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后一年进行,树高应达到35~40cm,用整枝剪在离地面25~30cm处修剪。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剪口比第二次定型修剪提高10cm,用水平剪或修剪机剪去上部枝条,剪口要求光滑平整。 修剪时间:茶树春季萌发前修剪为宜。 ②整形修剪 轻修剪:一年1~2次,宜轻不宜重。剪去树冠面上的突出枝条或剪去树冠表层3~5cm枝条,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茶季结束后进行。 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深修剪3-4年修剪1次,用修剪机剪去树冠上部15~20cm细弱枝层。 ③更新修剪 重修剪: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下旬进行,剪口离地面30~45cm为宜,剪口要求平整。剪后2-3个月,新梢长至20cm以上,新梢基部5cm左右开始半木质化,在重修剪剪口上提高5cm进行一次定型修剪。 台刈:在春茶前进行,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地上部分枝干,剪口要求平滑、倾斜。台刈后茶树抽发大量新枝后进行疏枝,留下5~8枝壮枝留养。 修剪后茶园管理:经过重修剪和台刈改造的茶树,也需进行定型修剪。重修剪后第二年,距剪口12~15cm处进行定型修剪。台刈后第二年距离地面40cm处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第三年距离第一次定型修剪剪口12~15cm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 (5)病虫害防治 ①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植保方针,以及“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根据茶树病虫害发生特点,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科学用药相辅助控制茶树病虫害的植物保护措施,促进茶叶安全生产。 ②技术措施 生态调控:注意保护和利用茶园中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通过茶园周边及园内种植其它作物,丰富茶园植被,结合农事操作为茶园天敌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条件,保护天敌种群多样性,形成良好的生态圈,发挥生态调控作用。 农业防治:采除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蚜等危害芽叶的病虫;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中上部的病虫;秋末结合施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害虫数量;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病叶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冬季封园。 理化诱控:人工、吸虫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信息素诱杀;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禁止使用除草剂。 生物防治:人工释放天敌,释放赤眼蜂寄生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卵块,释放胡瓜钝袥慢绥螨控制茶黄螨、茶跗线螨等螨害;使用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动物源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科学用药:及时观察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确定防治时间,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抓住害虫的早、小和少的关键时期施药;药物防治进行区域防治,采用“先查后打,边查边打,小孔点杀”的原则。 3.1.4 采摘与装运 (1)采摘时间 每年3月上旬至9月下旬。 (2)手工采摘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加工原料要求和分级质量要求,鲜叶标准为一芽至一芽二叶,不得捋采和抓采,保持鲜叶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老枝叶等杂质。不采雨水叶、虫伤叶和空心芽叶。 (3)机械采摘 按照不同采摘要求采用双人或单人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 (4)盛叶工具 鲜叶用专用工具如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等容器盛装。 (5)运输和贮存 鲜叶采摘后及时运送至加工场所,不得紧压;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临时贮放时应贮放在洁净、阴凉处,做好保质保鲜,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3.2 加工方式 3.2.1 茶叶加工 加工分手工炒制和机械加工两种方式,以机械加工为主。 3.2.1.1 手工炒制 手工炒制工艺流程分为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整形、提毫收锅等八道工序。 (1)摊青 鲜叶进厂后,按品种、产地、采摘时间、级别等分别摊放,鲜叶摊放厚度4~6cm,摊放时间6~8h,露水叶、雨水叶应先吹冷风,将表面水去除,摊叶厚度2~4cm,摊放时间10~12h。鲜叶经摊放至叶质变软,清香显,鲜叶含水率达到70%左右(失重率15%-20%)为宜。 (2)杀青 采用直径为55/78cm左右的铁锅进行杀青,杀青前先清洁锅面,当锅温升至200~220℃,取0.5~0.6kg鲜叶投入锅中,鲜叶下锅后,双手翻斗,先闷后抖,抖焖结合。每锅杀青时,锅温先高后低,杀青时间晴天嫩叶7min-8min,老叶5min-6min,雨、露水叶10min左右。鲜叶杀青至颜色成暗绿,叶质柔软,发出清香时立即起锅,清风摊凉至室温。 (3)初揉 双手抓茶在蔑盘内反复旋转揉捻,揉捻用力采取轻-重-轻的方式,中途解块1~2次,初揉5~8min,茶叶初步成条即可。 (4)炒二青 以抖炒为主,投叶量为一锅揉捻叶坯量,锅温150~180℃,时间4~6min,炒至四成干即可出锅。出锅后,茶坯及时摊凉散热。 (5)复揉 用力较初揉重,中途解块1~2次,揉捻6~8min,揉至茶条紧结。 (6)炒三青 以抖炒为主,炒至茶条不沾手时降低锅温,待锅温降至60~70℃时,即可在锅内做形。 (7)整形 双手抓茶,向同一方向顺时针搓揉,用力先轻后重,边搓边抖散茶条,待茶叶八成左右进入下道工序,时间4~6min。 (8)提毫出锅 锅温控制在70~80℃,双手抓茶,用一定的掌力,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茶与茶之间相互摩擦,使白毫充分显露。白毫提出后增温提香,将茶叶炒至足干(茶叶含水量低于6.5%)时出锅摊凉至室温,密封。 3.2.1.2 机械加工 机械炒制工艺流程分为摊青、杀青、初揉、解块、烘二青、摊凉、复揉、烘三青、成型炒干、提香足干等十道工序。 (1)摊青 同3.2.1.1中(1)。 (2)杀青 采用60型或8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当杀青机进叶端内壁温度达到240℃,开始投叶,杀青温度280~320℃,杀青时间2min左右。要求投叶均匀、适量,火温稳定。当叶色暗绿,叶质柔软,嫩茎折而不断,手握成团,松手不易散开,青草气散失,略显清香,无红梗红叶,无焦边、鱼眼泡,杀青叶含水量在62%左右为杀青适度。 (3)初揉 采用40型、45型、55型揉捻机揉捻,投叶量以自然满桶为宜。高档鲜叶采用40型、45型揉捻机进行轻揉,揉捻6~10min;中低挡鲜叶采用55型揉捻机进行“轻-重-轻”揉捻,揉捻15~20min。揉捻叶成条率达到80%左右时下机。 (4)解块 揉捻中产生的团块用解块分筛机进行解块分筛,对筛面上条索粗松的揉捻叶,再进行揉捻或单独付制。 (5)烘二青 采用五斗烘焙机或平台烘干机、自动烘干机进行,温度110~120℃。五斗或平台烘干机投叶厚度2~3cm,自动烘干机投叶量1~2cm,烘至茶叶不黏手,握能成团,松能散开,稍感刺手,青草气散失,茶叶含水量在45%左右为适度。烘二青时间一般5~8min。 (6)摊凉 烘二青后的茶叶立即置于摊凉平台进行冷却,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后均匀薄摊在蔑盘或者其它专用摊凉设备(器具)中,厚度3~5cm,时间30~40min。 (7)复揉 采用40型、45型、55型揉捻机进行复揉,投叶量以揉筒4/5为宜,加压比初揉重,采用“轻-重-轻”原则,揉捻6~8min,揉至茶条紧结。 (8)烘三青 采用五斗烘焙机或平台烘干机、自动烘干机进行,温度90~100℃。五斗或平台烘干机投叶厚度2~3cm,自动烘干机投叶量1~2cm,时间2~3min,烘至茶叶有刺手感,含水量12%~15%为宜。 (9)成型炒干 采用80/110型筒式炒干机,80型筒式炒干机投叶量8~12kg二青叶,110型筒式炒干机投叶量20~25kg二青叶,筒温100~110℃,时间10~12min,炒至含水量8%左右,茶叶条索收紧,发硬,茶条可折断,手捏不会断碎。 (10)提香足干 采用烘焙机进行提香足干,温度90~95℃,时间40min左右,烘至含水量6%以下即可。 3.2.2 长沙绿茶的包装、运输与贮存 (1)包装容器为塑料包装袋,应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毒、无污染,符合GB/T 191的规定。外包装箱应牢固、防潮,包装储运图示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2)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稳固、防雨、防潮、防晒。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运。产品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挤压、碰撞。 (3)贮存 产品贮于清洁、通风、干燥、阴凉的专用仓库,贮存温度0℃-10℃,不得与其它物品混放。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无污染。 在以上运输和储存条件下,产品保质期为18个月。 3.2.3生产及加工管理档案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建立详细的投入品记录、田管记录、加工记录、出入库记录、销售记录等

产品特征:
4.1 产品品质要求 4.1.1 长沙绿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规定。 4.1.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4.1.3 鲜叶质量应符合表3规定。 4.2 安全要求:符合国标GB2762和GB2763标准要求。 表1 长沙绿茶感官品质要求 级别 外形 内 质 特 级 条索紧细弯曲匀整,显毫,色泽绿润 汤色嫩绿明亮,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鲜活匀齐 一 级 条索紧细弯曲匀整,有毫,色泽绿较润 汤色绿亮,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有回甘,叶底嫩绿匀整 二 级 条索较紧细弯曲,尚匀整,有毫,色泽尚绿润 汤色黄绿明亮,清香尚持久,滋味醇和有回甘,叶底黄绿较匀 表2 长沙绿茶理化指标要求 项 目 指 标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水分(%);≤ 7.0 水浸出物(%);≥ 36.5 36.0 36.0 总灰分(%);≤ 6.0 6.5 6.8 氨基酸总量(%);≥ 3.0 2.5 2.2 表3 长沙绿茶鲜叶等级质量要求 鲜叶等级 质 量 要 求 特 级 单芽头,壮实匀齐,新鲜、有活力,无机械损伤和红变芽,无夹杂物,无开口芽、空心芽、虫咬芽。 一 级 一芽一叶初展,芽叶肥实尚匀齐,鲜活,无机械损伤和红变芽,无夹杂物,无开口芽、空心芽、虫咬芽。 二 级 一芽一叶展开或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尚匀齐,新鲜、无红变芽叶,无虫咬芽,无夹杂物。

包装规定: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长沙绿茶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长沙市茶业协会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长沙绿茶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长沙市茶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长沙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长沙市的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域内的33个镇、5个乡、1个街道。其中长沙县(13个镇):金井镇(含双江镇)、高桥镇、路口镇、春华镇、果园镇、北山镇、福临镇、开慧镇(含白沙乡)、青山铺镇、安沙镇、江背镇、黄花镇,永安镇;望城区(3个镇,1个街道):靖港镇(含格塘镇)、乌山街道、茶亭镇、白箬铺镇;浏阳市(9个镇,2个乡):淳口镇、大围山乡、官渡镇、大瑶镇、社港镇、太平桥镇、沙市、蕉溪乡、北盛镇、官桥镇、镇头镇;宁乡市(8个镇,3个乡):沩山乡、花明楼镇、巷子口镇、横市镇、黄材镇、回龙铺镇、历经铺乡、双江口镇、大屯营镇、喻家坳乡、金洲镇。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57′25′′-114°09'46",北纬27°55′52′′-28°35'35";属于北纬28°附近绿茶黄金产业带范围。保护面积13.7千公顷,年总产量3249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