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茯苓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属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气候区,雨量充沛,适宜于茯苓等各类中药材生长。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英山茯苓产地属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县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403毫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60天,是武汉周边地区唯一没有霾的地方,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的50—100倍,有“天然氧吧”之称。良好的气候条件为英山茯苓的生长提供了天然保障。土壤类型为黑砂壤土,土壤呈酸性,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壤有机含量2.9%—5.1%,土壤PH值5.0—6.0之间,活土层为60CM以上。产地环境、水质、大气、生产条件等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产地环境、水质、大气、生产条件等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土地条件: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PH值5.0—6.0之间,呈酸性,排水良好,活土层为60CM以上。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6.4℃,年积温5986℃,无霜期233.5天,年日照时数2047.1小时,年降水量1403毫米。 (2)选场挖场。选场:应选土层较厚的林地或山坡地,以选日照时间长的阳坡为好,种植茯苓间隔期3年以上,坡度小于25度,无白蚁,无工业、医院、生活垃圾和人类粪便污染,以林间小块为宜。挖场:阳历二月中旬挖场,深度40cm,随时清除石块、杂草、树根等。下种前一个月进行一次翻土、晒场,顺山开排水沟,使土壤疏松、干燥。 (3)栽培接种。 英山茯苓栽培包括原木栽培和袋料栽培两种方式。原木栽培技术环节包括: 挖窖准备。茯苓窖宽60公分,要能埋下1排木材。 原木准备。于头年秋冬或早春,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俗称“剥皮留筋”。削面宽3-5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 原木埋设。削皮后的松树经1~2个月晾晒,流出的油脂用手指按压时呈干松不沾手状,即可锯成50厘米长的料筒,断筒完成后呈井字形或三角形架在翻挖后的场地周围,架晒一月至断面有裂纹,敲击有清脆声以后才能下窖。 下窖接种。下窖应选择气温25°晴天和土壤干爽时进行,每窖用料筒8公斤左右,将菌种(350克∕袋)沿袋中部环割一周后掰成两段,将断面对接在上层较松泡的料筒端头或侧面上,每袋菌种接种一窖,并要求和菌种对接的料筒面干净无泥沙或油脂,接种的料筒尽量选松泡无节钉的为好。下窖接种结束后即开好厢沟和围沟,以利排水。 袋料栽培技术环节包括: 时间安排:1至2月翻挖场地,4月中旬至5月中句下窖种植,9月份收获。 下窖接种:下窖应选晴天和土壤干燥时进行,每窖料筒3kg左右,用两筒并排为一窖,将苗筒中间划开,两个苗筒贴合为一个整体,切开其中ー个顶端,放一小块木料,约为5cm长,便于放置茯苓诱引。用于诱引的茯苓要用处在旺盛生长的新鲜细嫩的小茯苓。一般每窖用50-100克左右,定点在小木块上生长。因此能长成大个茯苓,加工成茯苓白块商品率高。 其它环节同原木栽培。 (4)盖土覆土。接种后及时进行盖土覆土,覆土厚度4~7厘米,厢成龟背状,四周应开好水沟。 (5)田间管理。 检查茯苓窖:一般菌丝3到5天长到料筒上,8-10天可以延伸到8-10cm,20天左右长到料下端,此时应检查是否有未上料的菌丝,未上料的应取出料筒晒干木段重新下窖,瘟窖应及时补种。 培土盖草:菌核生长旺盛期,经常培土,防止菌核露出地面被晒。特别是5-9月间是茯苓的生长旺季,更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覆土掩盖裂缝,防止菌核“冒风”被日晒炸裂后雨淋腐烂。 清场排渍:每次大雨后也要及时清场排渍,防止窖内积水。 防治病虫害:危害茯苓的病害主要是杂菌污染,有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防治措施包括: a.严格选择茯苓场,不选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污染的场地种茯苓,茯苓选场定后深挖苓场,搞好清场、整场、晒场。 b.使用优良合格的茯苓菌种,在场干、料干时选晴天下窖。 c.雨后修沟排积,防止苓场积水。 d.查窖时发现“瘟窖”,应及时取出料筒进行日晒处理,然后换种重种。 e.选择未种过茯苓的林地或停种三年以上的林地种茯苓,忌连作。 危害茯苓的虫害主要是白蚁和苓虱,防治措施包括: a.轮换场地,不选北风停留阴凉易生白蚁的地方做茯苓场。 b.不选用种过的茯苓场再种植茯苓,应间隔3年以上再种茯苓。 防治茯苓病虫害,严禁使用任何农药。 (6)采挖收获。 自苓场下厢开始距苓窖0.5m处开挖,防止挖破挖漏。起窖时发现料筒未变颜色,材质未软腐的料木应留下选场重种,次年5-6月再行起收茯苓。 (7)加工保管。 鲜茯苓的保管:冬季鲜茯苓保存在阴凉避风的房间内,茯苓按“下大上小”的顺序堆放在麻袋片上,同时在茯苓堆四周覆盖一层麻袋,不能露出茯苓,尽量尽早切制,如不能及时切制,要三天翻动茯苓一次。夏季鲜茯苓也要放在干燥干净阴凉的不透光的房间内,茯苓单层铺在20cm的矮台上,台上铺一层篾折,每天翻动一次,5-7天后重码2-3层,使其伤口愈合,剥皮处无痕。 鲜茯苓加工:500g以上的茯苓单层存放8-10天后,用竹签剥掉菌核上的子实体,放在高台上摊放将鲜茯苓按不同起挖的时间和大小分开,分层堆放在草上,四周和上面用稻草覆盖,每隔1—2天翻动一次,翻动时上下、内外交换位置,使其均匀发汗散发表皮水份,发汗一周左右开始加工,5公斤以上大个茯苓可以适当进行三次发汗,可有效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茯苓块加工:选择晴天,将茯苓切成长宽4.5公分,厚0.8公分长方体块,切好后平放在簸箕下日晒3-5天,待七成干时收回,再放入周转箱闭汗12-30小时后晾晒或烘干。 茯苓加工后注意生虫、发霉,确保英山茯苓优良品质。 (8)产品营销:英山茯苓的销售由英山县中药材行业协会牵头,英山县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销售并建立销售台账制度,便于质量安全体系追溯。 (9)生产记录:英山县药材和茧丝绸产业化办公室负责英山茯苓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生产记录,规范生产技术。

产品特征:
(1)独特感官特征。英山茯苓(Yingshan Poria)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英山茯苓质地结实细密,外形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切面白色或黄色,气微,味淡,嚼之粘牙。块苓方正整齐,片苓洁白匀净,呈云状纹理。生熟可食,药食同源。 (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经甘肃数字本草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检测,英山茯苓水分含量≤18.0%,浸出物≥2.5%,灰分≤2.0%。 (3)质量安全要求:英山茯苓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按照《英山茯苓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标准执行,确保栽培管理全程无农药残留,无硫加工,储藏无霉变。

包装规定:
英山县范围内的英山茯苓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英山茯苓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标志(英山茯苓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及时建立英山茯苓使用档案,如实记载英山茯苓使用情况,并接受英山茯苓证书持有人的监督,使用档案保存五年。

证书持有人:
英山县中药材行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英山茯苓(Yingshan Poria)地理范围为湖北省英山县所辖的温泉镇、红山镇、孔坊乡、金铺镇、石头咀镇、方咀乡、南河镇、杨柳镇、雷店镇、草盘镇、陶河乡等11个镇。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31'—116°04',北纬30°00'—31°0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