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提线木偶戏

泰和县上模乡位于井冈山脚下的泰和县城南面,东临水槎,北接冠朝,南西分别与万安县芦源、枧头交界。传统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其人物结构由钩牌(操线板)、悬丝(8—16条)、傀儡头(含盔帽)、躯干(含服饰)、四肢(含鞋、靴)等部分构成。泰和提线木偶戏的唱词,与当地客家民歌有关,它吸收民歌的精华,唱词口语化,是一种通俗流畅而富有鲜明个性的文艺形式。

历史渊源

上模乡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民间表演艺术丰富多彩,上模提线木偶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据说是由兴国县传过来的。当时,提线木偶戏班属于半农半艺的演出团体,艺人们农忙种地,农闲演戏。木偶戏在发展过程中,驰名艺人辈出。

基本内容

泰和提线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泰和提线木偶戏的艺术特点可用“形声俱佳”来概括。泰和木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元宵、春节等喜庆节日演出木偶戏娱神娱人。

传承谱系

第1代:已无记载。

……

第3代:郭书梁,不详。

第4代:杨福祥、彭昭财,不详。

第5代:杨经灏,1944年,2月出生,上模上村人。

第6代:蔡定礼,1969年3月出生;杨玉清,1986年7月出生。均为上模上村人。

保护措施

随着社会的转型,强势经济的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剧减使泰和提线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泰和提线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2012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到上模乡上模了解并采取文字、图片、影像、录音等方式记录了提线木偶戏的发展现状、表演方式和演出剧目。同时,制作了提线木偶戏展板,宣传保护提线木偶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泰和县

保护单位: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