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花乡特产手信 ...更多

肃南马鹿鹿茸

1、历史渊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现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101个行政村和3个城镇社区,居住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1个民族,总人口3.62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43万,占67.1%;少数民族人口1.96万,占54%;少数民族中裕固族近1万人,占2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 县境内草畜、矿藏、水能、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全县有草原171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142万公顷,是甘肃省最大的马鹿驯养繁育基地县,甘肃马鹿饲养量达到893头;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27种,分布在228处;有河流33条,年出境水量4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00多万千瓦;祁连山横贯全境,有水源涵养林33万公顷,是河西地区和内蒙古西部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境内既有始建于北魏时期的马蹄寺、文殊寺、金塔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又有草原森林、雪山冰川、大漠戈壁等自然风光,还有裕固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有较强的优势。 肃南因地处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为裕固族聚居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曾先后有狄、戎、乌孙、月氏、匈奴等古代民族游牧。匈奴之后,汉置河西四郡,祁连山地区分属张掖、酒泉两郡。北魏灭北凉后,张掖郡改为甘州,隋大业年间改为张掖郡,唐又改为甘州郡,祁连山地区归属甘州。后甘州回鹘政权统治达140余年,又被西夏所破,元朝在这一带设甘肃行省,首府设在甘州。明朝洪武年间,游牧在关外的撒里畏吾尔先后入关,迁居甘州、肃州南山,成为这一地区的常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肃南地区大体上属甘、肃二州管辖,地界在疏勒、托莱、八字墩、黄番寺、黑河上游西岸以及祁连山北麓沿山各地和东西海子一带。 河西走廊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区段,积淀了大量的古老文化和历史文明,诸如古城遗址、石窟艺术等,肃南县地域辽阔、东西狭长,历史上曾经生话过突厥、羌、旬奴等民族,留下灿烂历史文化。在人文特征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品位绝佳的石窟艺术,以及众多的古墓遗址更是这里充满了神秘色彩,成为吸引游人的胜地。? 2、裕固族风俗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祖可追溯唐代时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8世纪中叶,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拥有近百年的发展史。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时,经过裕固族人民的充分协商讨论,一致同意用与“尧乎尔”音译相近的“裕固”(兼有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义)作为全民族统一的新的民族称谓,因而自此正式使用“裕固”族这一称谓作为本民族的正式名称。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裕固族将近有1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其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皇城镇、康乐乡、大河乡裕固依居祁连山北麓,那儿是一片狭长的天然山地牧场,历史上,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因而生活在这里的裕固人民也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主要饲养绵羊、山羊、牦牛、马鹿、犏牛、黄牛、马和骆驼等。肃南县明花乡属戈壁绿洲草原地带,那里的裕固族仍然以畜牧业为生,而黄泥堡裕固族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肃南县裕固人大部分以畜牧业为主,居住在帐篷里。过去是住圆锥形的由四、六、九根木柱支撑的帐篷,1958年后改用藏式方形帐篷。帐篷是用牦牛毛和山羊毛织成毯子后缝制而成的,既遮风又挡雨,便于拆卸和搭盖。裕固人的帐篷忌坐南朝北。少数定居的裕固族住砖房。家家户户养马、驴、骡、骆驼以备骑乘和运输。 裕固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因而,其在风俗习惯上也近似于藏族。但也有自己显明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其服饰文化,尤其是服饰中的“头面”被称为精美的工艺品;民间文学方面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谚语、谜语等,而其民歌以曲调朴实优美而独具风格,叙事诗则以唱为主,以叙为辅,主要有《我们来自西志哈志》、《黄黛琛》等。在神话、传说中,保留着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始素材。有些英雄传说故事中还保留有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非常古老的主题,如《贡尔尖和央格萨》、《三头妖怪的故事》、《猴媳妇的故事》等。传统体育方面有“摔跤”、“赛马”、“射箭”、“拔棍”、“大象拔河”等。节日方面有敬奉“点格尔汗”的原始崇拜活动,有跳护法、过会等佛事活动,有祭鄂博习俗。其丧葬习俗受藏传佛教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火葬、土葬、天葬。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等。 3、现时状况 肃南自治县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经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交通、邮电、通迅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牧村税费改革工作,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2.18亿元,第二产业达到9.69亿元,第三产业达到2.8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1万元;财政大口径收入达到3.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2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3亿元。与此同时,通过项目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县45%以上的牧民实现了集中定居,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达到24.12平方米和41.59平方米,有线电视和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53%和68%,农牧村道路通村率、通电率、自来水入户率和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97%、96%、61%和93%,百人电话拥有量达到30部。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自治县于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1998年被省上命名为牧区小康县。

肃南牦牛

1、历史渊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现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101个行政村和3个城镇社区,居住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1个民族,总人口3.62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43万,占67.1%;少数民族人口1.96万,占54%;少数民族中裕固族近1万人,占2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 县境内草畜、矿藏、水能、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全县有草原171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142万公顷,是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牦牛基地县;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27种,分布在228处;有河流33条,年出境水量4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00多万千瓦;祁连山横贯全境,有水源涵养林33万公顷,是河西地区和内蒙古西部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境内既有始建于北魏时期的马蹄寺、文殊寺、金塔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又有草原森林、雪山冰川、大漠戈壁等自然风光,还有裕固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有较强的优势。 肃南因地处肃州(酒泉)以南而得名,为裕固族聚居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曾先后有狄、戎、乌孙、月氏、匈奴等古代民族游牧。匈奴之后,汉置河西四郡,祁连山地区分属张掖、酒泉两郡。北魏灭北凉后,张掖郡改为甘州,隋大业年间改为张掖郡,唐又改为甘州郡,祁连山地区归属甘州。后甘州回鹘政权统治达140余年,又被西夏所破,元朝在这一带设甘肃行省,首府设在甘州。明朝洪武年间,游牧在关外的撒里畏吾尔先后入关,迁居甘州、肃州南山,成为这一地区的常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肃南地区大体上属甘、肃二州管辖,地界在疏勒、托莱、八字墩、黄番寺、黑河上游西岸以及祁连山北麓沿山各地和东西海子一带。 河西走廊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区段,积淀了大量的古老文化和历史文明,诸如古城遗址、石窟艺术等,肃南县地域辽阔、东西狭长,历史上曾经生话过突厥、羌、旬奴等民族,留下灿烂历史文化。在人文特征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品位绝佳的石窟艺术,以及众多的古墓遗址更是这里充满了神秘色彩,成为吸引游人的胜地。 2、裕固族风俗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祖可追溯唐代时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8世纪中叶,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拥有近百年的发展史。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时,经过裕固族人民的充分协商讨论,一致同意用与“尧乎尔”音译相近的“裕固”(兼有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义)作为全民族统一的新的民族称谓,因而自此正式使用“裕固”族这一称谓作为本民族的正式名称。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裕固族将近有1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其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皇城镇、康乐乡、大河乡裕固依居祁连山北麓,那儿是一片狭长的天然山地牧场,历史上,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因而生活在这里的裕固人民也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主要饲养绵羊、山羊、牦牛、犏牛、黄牛、马和骆驼等。肃南县明花乡属戈壁绿洲草原地带,那里的裕固族仍然以畜牧业为生,而黄泥堡裕固族则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肃南县裕固人大部分以畜牧业为主,居住在帐篷里。过去是住圆锥形的由四、六、九根木柱支撑的帐篷,1958年后改用藏式方形帐篷。帐篷是用牦牛毛和山羊毛织成毯子后缝制而成的,既遮风又挡雨,便于拆卸和搭盖。裕固人的帐篷忌坐南朝北。少数定居的裕固族住砖房。家家户户养牛、马、驴、骡、骆驼以备骑乘和运输。 裕固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因而,其在风俗习惯上也近似于藏族。但也有自己显明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其服饰文化,尤其是服饰中的“头面”被称为精美的工艺品;民间文学方面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谚语、谜语等,而其民歌以曲调朴实优美而独具风格,叙事诗则以唱为主,以叙为辅,主要有《我们来自西志哈志》、《黄黛琛》等。在神话、传说中,保留着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始素材。有些英雄传说故事中还保留有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非常古老的主题,如《贡尔尖和央格萨》、《三头妖怪的故事》、《猴媳妇的故事》等。传统体育方面有“摔跤”、“赛马”、“射箭”、“拔棍”、“大象拔河”等。节日方面有敬奉“点格尔汗”的原始崇拜活动,有跳护法、过会等佛事活动,有祭鄂博习俗。其丧葬习俗受藏传佛教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火葬、土葬、天葬。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等。 3、现时状况 肃南自治县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经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交通、邮电、通迅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牧村税费改革工作,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4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2.4亿元,第二产业达到9.23亿元,第三产业达到2.8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64:20,人均GDP达到41365元;财政大口径收入达到3.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2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31亿元。与此同时,通过项目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县45%以上的牧民实现了集中定居,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达到24.12平方米和41.59平方米,有线电视和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53%和68%,农牧村道路通村率、通电率、自来水入户率和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97%、96%、61%和93%,百人电话拥有量达到30部。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自治县于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1998年被省上命名为牧区小康县。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

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美丽的祁连山麓,有一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森林茂密,矿藏丰富,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风光秀丽。这就是裕固族人民的家乡。裕固族共有1.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有三种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公元11世纪中叶到16世纪,河西回鹏人与邻近各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裕固族。明朝初年,裕固族东迁入关,在祁连山一带放牧,史书上曾称他们为“黄番”、“西番”等。他们自称“晓平尔”、“洒喇尧乎尔”。1953年以“裕固”作为本民族的正式名称。裕固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民歌、叙事诗、格言、谚语等,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别具一格的青葩。民歌,是裕固族最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举办丧葬嫁娶等的家庭演唱。唱歌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在裕固人放牧的草原和山坡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牛羊,并随时会听到引人入胜的歌声。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人民擅长造型艺术。他们编织的毛袋、毯子和马缓绳都织有图案,妇女的衣领、衣袖和布鞋上绣着各种花、草、鱼、虫、兽等,色彩绚丽谐调,独具特色。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剃头仪式:裕固族的习俗十分有趣,首先是儿童剃头要举行仪式。儿童满周岁或三岁第一次剃头时,要选定吉日,请来客人,举行隆重的仪式,目的是预祝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客人们要带着钱、哈达,舅舅家带着牛犊或羊羔、马驹等礼物来参加仪式。孩子先由母亲领到舅舅跟前,另有一人端着盘子,上面放有剪刀和奶、酥油、惜粑做成的裸子。舅舅先把酥油裸子套在孩子头上,剪下一缕头发在盘子里,用手指蘸酥油点在孩子的额头上,抹到孩子嘴里,说着吉祥的话。紧接着,其他亲友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剪下一缕头发,同时唱着歌,到最后大家一齐高唱祝福歌,再由舅舅将头发都剃光,只留头顶的一小撮。之后,主客共同举杯、欢宴。饮食:裕固族人民的饮食,牧区以酥油、格粑、乳制品为主,农区以粮食、蔬菜为主。款待客人要献全羊或羊背子。他们喝的茶,除放盐和鲜奶外,还加放草果和姜片。热滚滚的奶茶冲开碗里的炒面、酥油、曲拉(奶制品),香味扑鼻。裕固族肉食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手抓羊肉、“肉肠”和“支果于”。“肉肠”是把羊脖肉和里脊肉切碎后拌上调料熟面,装进肥肠煮熟而成。“支果干”是将羊肝脏等切碎,拌上熟面、葱、蒜做成的,吃时切成薄片,蘸蒜泥和醋。忌吃马、骡的肉。服饰:裕固族服饰也很有特色。男子戴毡帽,穿高领的左大襟长袍,柬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女子也穿高领长袍,衣边绣有图案花纹,饱子多数是绿色或蓝色,外罩一件鲜艳的高领坎肩,脚蹬长简靴、头戴喇叭形的毡帽。裕固族人讲究戴耳环、手镯、戒指和其他佩物,如有些年老的男性仍保持左耳戴耳环、腰挂腰刀、火镰、火石、小怫像、鼻烟壶、小酒壶等的装束。(生活习俗)裕固族牧民以帐篷为家。过去是住圆锥形,由四、六、九根木柱支撑的帐篷。1958年后改用藏式方形帐篷。帐篷是用牦牛毛和绵羊毛织成毯子后缝制而成的,既遮风又挡雨,便于拆卸和搭盖。裕固人的帐篷忌坐南朝北。帐篷正上方过去是摆神位的地方,现在多是放置家具、收录机、电视机等物。左边是用木板拼接成的板炕,上面叠放着被褥、毛毯,来客也请到炕上就座,而且按不同的辈分分坐不同的位置。帐篷右边放置奶桶、锅碗等用具。中间是炉灶。烧火做饭就在这里。帐篷顶端有天窗。在定居放牧和农业地区,裕固族的住房则多以土房为主。经济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裕固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发展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济,基本上实现了定居放牧,兼营狩猎、农业。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裕固族和各族人民一起曾多次进行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裕固族地区,裕固族人民为红军送粮带路,救护伤病员,有的光荣牺牲,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河西走廊葡萄酒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这段狭长地段介于北纬36°~40°,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河西走廊葡萄酒的酿酒葡萄全部来源于此,这里的酿酒葡萄成熟缓慢而整齐,糖分积累充分,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果皮色泽均匀,保证了河西走廊葡萄酒具有晶莹悦目的颜色,馥郁优雅的香味,醇厚柔谐的滋味,构成了河西走廊葡萄酒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风格。

明花乡文化遗产 ...更多

  裕固族婚俗是裕固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裕固族古代语言、民歌、神话传说、谚语故事、传统礼仪等丰富的内容,也蕴藏着承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内容,如萨满教、原始崇拜、佛教信仰等。其内容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参与人数之广泛、形式之多样,是其他民族婚俗无法比拟的。   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