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人龙舞)

  • 项目编号:
    Ⅲ-4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龙舞风格迥然不同。
  根据龙的造型来区分,龙舞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多种形态,龙的形态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国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龙舞中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龙舞是流传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光华村的一种传统民间广场舞蹈。岭南水乡光华村是著名的南派武术之乡,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清代中叶,人龙舞已在光华村兴起。道光十年(1830),光华村人梁耀枢高中状元,村中的武林高手自动发起180人表演舞人龙活动,迎接状元荣归故里,一时轰动全村。自此,光华村每逢喜庆节日都会表演人龙舞助兴,世代沿袭,承传至今。
  人龙舞表演时,数十人至百余人组成长达数十米的龙形。整个人龙分为龙趸(龙的底部)和龙面(龙身)两部分,担任龙趸者须体魄强健,能用肩部和腰部承托龙身。担任龙身者骑坐在龙趸肩膀上,身体后仰躺在后一龙趸的肩膀上,双手挥动红色绸带作龙爪。龙头由3人组成,一人双手持龙角骑坐在龙趸肩上,另一人双脚紧夹龙趸腰部,上身悬空向前伸出作龙舌。龙尾亦由3人组成,一人双手合掌高举作龙尾,或持龙尾道具骑坐在前一龙趸肩膀上后仰,由最后的龙趸用头部顶着其背部。人龙舞队服饰整齐,随锣鼓起舞,呈示出阳刚大气的面貌。
  人龙舞保留了古百越族龙图腾信仰的遗风,展现出南国水乡龙文化的精髓。它将民间舞蹈因素融入南派武术,被媒体誉为“中华一绝,别无他龙”。近年来,人龙舞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发展传承面临重重危机,亟待保护扶持。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

保护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