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特产

六十八团大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位于新疆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地处伊犁河南岸冲积平原上,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透水性强,年积温在3300-3500℃,昼夜温差大,特别是水稻幼穗分化期及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在21℃以上,特别适合优质水稻的生长。1959年团场成立后,即将水稻作为该团的主打产业大力发展。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先后引进更新多个水稻品种。大力发展软盘育秧、机械耱地、激光平地、机械插秧等先进种植技术,目前全团8万余亩水稻全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年产大米5万余吨,是兵团水稻面积最大、大米品质最好的团场之一。所生产的大米外观晶莹剔透、米质饱满,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米饭柔软粘性好,油润可口,馨香飘逸。2010六十八团大米被认定为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产品和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农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团粮食生产先进县(团),2014年六十八团稻田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

巩留天山伊贝

巩留县莫乎尔乡特殊的逆温带气候、优质黑钙土、丰富的地热资源十分适合贝母的生长,莫乎尔乡天山伊贝贝母人工种植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栽培中摸索积累丰富的经验,在选种、栽培、选地整地、田间管理、采挖等技术上形成了一套成熟适用的栽培技术,再加上套种的玉米、油葵、大豆等农作物亩均收益十分可观,亩收入达万元,农牧民伊贝种植积极性高涨,全乡有70%的农牧民从事贝母种植业。尤其近十多年发展较快,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又加之贝母价格的上涨调动了全乡广大农牧民种植贝母的积极性,贝母种植规模快速扩大,全乡贝母种植由原来的小庭院、小面积种植走向了大面积、大规模种植。目前,全乡已建立了贝母种植基地,贝母种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乡贝母种植总面积已超过万亩达到11000亩,成为全疆名副其实的贝母种植第一大乡。 巩留天山伊贝在当地被誉为是“金豆豆”,销售全国各地及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通过贝母节和外宣等方式使 “巩留天山伊贝”在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由于贝母价格的上涨,使全乡广大农牧民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贝母种植业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

巩留苹果

巩留苹果果实近圆形,果型饱满,果面底色黄绿,大部分果面着橘红色霞,覆有鲜红色条纹。巩留苹果果面光滑,果实硬度较高,肉质细脆,风味酸甜适口,成熟果品耐贮存 。

那拉提黑蜂蜂蜜

那拉提,蒙古语的意为“有太阳的地方”,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据《新源县志》记载在1912年左右那拉提已经有哈萨克族开始了养蜂,随着汉族人的大量迁入,汉族人从内地带来了养蜂技术,使那拉提的蜜蜂养殖逐渐扩大,在当时,蜂农们养殖的是当地的土蜂。早在十九世纪末,随着沙俄侵略势力在我国西部疆域的迅速扩张.大量俄国侨民涌入伊犁。就是在那时,俄罗斯人斯迪凡·堪德诺尔特凭借一挂马车将高加索蜜蜂(后驯变为伊犁黑蜂)传入伊犁河谷,从此那拉提开始了大规模养蜂。经过长时间的养殖,蜂农们掌握了黑蜂的养殖技术,黑蜂也适应了那拉提的气候条件,那拉提的蜂农们都把其它蜂种改养成了黑蜂蜂种。那拉提草原每到春夏来临,山花灿漫,景色宜人,草原上密源植物十分丰富,有百里香、勿忘我、牛蒡子、野党参、益母草、野甘草、野贝母、野薰衣草、野紫苏、天山雪莲、野苹果、野油菜等珍贵的蜜源植物,一到春夏季,是那拉提草原蜜蜂放养的黄金季节。2006年,新疆黑蜂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遣传资源保护名录。

巩留树上干杏

巩留树上干杏,俗称吊死干,当地哈语为“梅孜吴尔克”,维语为“古丽卡克”。原是天山北麓特克斯河谷和伊犁河谷特有的野生小甜杏(根据野杏的植物学形态和果实性状来看,它们是栽培杏的原生种)。因该杏种类在资源书库中未有记载,其该植物学名未定名,成熟后,由于果实个体形态小、重量轻,其内含脱落酸无法使果柄与枝杆脱离,果实成熟后在树枝上因自身脱水风干而不落果,远望之处,成片的杏子风干于树,随风摇曳,树影沉甸,蔚为奇观。 公元1731年,哈萨克族小玉兹(玉兹,哈萨克语,大部落的意思)首领阿布尔哈里受利诱威逼率众臣服俄国,当时,中玉兹首领阿不赍汗手下另一名大将鲍根巴依也追随阿布尔哈里臣服沙俄。事关民族命运的危急关头,喀班巴依深明大义坚定地站到阿不赍汗一边,率兵3万多将士抵御列强的侵犯,在征战过程中,部队染患不明疾病,随军医生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悬赏布告,能治病者赏牛羊各百只,当时住在巩留的一位农民见到悬赏布告后,便接下告示,声称有一种野杏,不仅能治此病,常年食用还能长寿。于是,喀班巴依带领部队沿西天山南下,寻找这种野杏干,规定每人每天10个杏干,食用一段时间后,士兵身体好了很多,从而士气大增,越战越勇。 最早的家种树上干杏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当地部分农民将野生树上干杏嫁接在自家院子里,这就是最早的家种树上干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运用嫁接技术将野杏枝条嫁接到传统杏树上。经过多年的人为驯化,使其逐步适应本地平原乡镇场的土壤、水、气候等自然环境,完全驯化成为本地树种以后,加大了驯化树苗的种植面积,1999~2000年期间树上干杏开始大面积种植,巩留树上干杏也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新疆考察,品尝完巩留县树上干杏后,称赞树上干杏“别有风味”。在北京农产品展销会上,巩留树上干杏崭露头角,征服观众的味蕾,并得到一致好评。

喀拉布拉桃子

喀拉布拉”蒙古语意为“河柳多的湖地”(另一说蒙古语意为“黑色的公骆驼”),以北面生长多柳的苇湖取名。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记叙说:“附庸城邑八、九,多蒲(葡萄)、桃、梨、果”。也就说,在阿力麻城极盛时期(今伊犁)就已经种植桃树了。据新源林果退休专家霍宗生介绍,新源县的桃树种植已有60-70年的时间,在大面积的种植之前,老百姓只在自家的庭院里种植。80年代初期,新源县就喀拉布拉镇逆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山区小气候特征自然形成的有利条件,开始在喀拉布拉镇(当时是喀拉布拉乡)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桃树。 喀拉布拉气候为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土壤为沙质土和黄粘土,生产出的桃子着色好,含糖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越,风味独特,是种植栽培桃树的的适宜之地。喀拉布拉桃子在7月底左右开始成熟,果实发育期101天。果实艳丽,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260克,最大果重650克,有很好的商品价值。果实呈近圆-短椭圆形,果顶圆,缝合线浅,梗洼中等深度和宽度,果皮底色为黄色,果面80%着深红色,果皮厚,不能剥离。果肉黄色,近核处果肉同肉色、无红色素。肉质为硬溶质,多汁,风味浓甜,有微香。果核浅褐色,椭圆形,粘核。桃果实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钙、铁、磷等矿物质,以及人类不能合成的多种氨基酸,对人体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

喀拉布拉苹果

根据国内外专家考证,伊犁的野生苹果是现代栽培苹果的祖先。作为世界稀有的野生苹果栖息地和曾经享誉疆内外的“苹果之乡”。据资料记载,建国初期有98个品种和品系的苹果曾在伊犁河谷有长期栽培历史。作为第三纪古温带阔叶林的残遗群落,野生苹果已有2000多万年的历史。 新疆苹果中尤以伊犁苹果最为出名,伊犁最为出名的还属新源县苹果,伊犁河谷栽种苹果的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其中有些优良品种为国内所罕见。新源县至今保留较完好的的10万亩野果林,被誉为“世界苹果源种地”和“中国野果基因库”,野果年产量在3500吨以上。古人也称苹果为柰、林檎、苹婆等,突厥语称苹果为阿勒玛。伊犁有不少与苹果有关的地名:新源县的阿勒玛勒乡,巩留县的莫乎尔乡阿勒玛勒村……。公元3世纪,晋初的郭恭义在《广志》中记载:“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多柰,家家户户腌制果脯为食,谓之‘苹婆粮’。” 这里似乎描述了一条栽种苹果由天山一带引向河西走廊再到中国内地的路线图。“既出阴山,有阿里马城。西人目林檎曰阿里马,附郭皆林檎园囿,由此名焉。”13世纪初,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途径伊犁时,在他的《西游录》留下了这段记载文字。出了果子沟沟口,在距离今天霍尔果斯口岸大约15公里的地方,是当时的阿里马城。 在这个以苹果命名的城的周边,到处都是苹果园。喀拉布拉苹果果型端正,色泽艳丽,口感香甜,倍受国内及中亚消费者青睐。

巩留核桃

巩留县生物景观独特,物种珍稀度高,这里的野核桃林是多种自然条件的共同产物,是西伯利亚泰加林在中国唯一的延伸带,是中国唯一的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大陆性苔原地带,也是阻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北移的重要生态地,更是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博物馆。早在1983年在巩留县东买里乡境内建立了野生核桃自然保护区,是国内仅存于伊犁河谷巩留县境内被称为“世界罕见、我国独有”的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生长在这里的野生核桃林,就是第三纪的孑遗物种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也极为珍稀的种质资源树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第三纪名称的意思是“第三个衍生期”,是地质年代名称,它是新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纪,始于距今6500 万年前,大约延续6300 万年。第三纪时被子植物极度繁盛。 经过了上百年的历史,巩留核桃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巩留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巩留核桃的迅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推进了县林果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个支柱产业。随着核桃品种的不断改良,品质的不断提升,得到了疆内市场、甚至国内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市场上逐步树立了一 定的品牌优势,占据核桃农产品销售的一席之地,也为巩留核桃品牌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伊犁酒

享有“新疆茅台”美名的伊犁酒,出产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的肖尔布拉克镇及相关区域。水草丰美、物产丰富,被誉为“塞外江南”、“新疆粮仓”的伊犁河谷,让晶莹透明,香气浓郁、绵甜爽净、回味悠长的伊犁酒,带着新疆特有的品味,香飘东西南北,醇散五湖四海。绿色天然优质高粱、玉米、小麦、稻谷、豌豆,经中国传统老五甑工艺和现代科技工艺酿制而成的浓香型伊犁白酒,浓缩了军垦人英雄本色的情怀;散发着大美新疆的诗意与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