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美食文化

紫金是客家古邑。经过一代代技艺精湛的客家菜师傅的传承、改良和创新,紫金人制作出了种类繁多、风味独特的紫金客家菜系。这些客家菜既延续了浓厚的客家风情,又迎合了现代人对绿色、健康饮食文化的追求。八刀汤、天光牛肉丸等客家菜久负盛名,凉粉、萝卜粄等客家小吃广受欢迎。

紫金客家菜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环境,食材用料讲究,制作技艺多用煎炒,少做生冷,形成“烧、香、熟”为主的特点,口味偏咸。牛肉丸、八刀汤、猪肚蠔豉发菜汤、酿鸭饭、炆猪肉、蠏丸等是广受食客喜爱的食品。





紫金首届十大名菜、十大小吃评选结果出炉,获奖的是…… 

2019-06-03 19:25


日前,“紫金客家菜师傅”工程启动仪式暨首届“十大名菜”“十大小吃(点心)”美食品尝活动,在县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邓小强,县长廖继聪,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伟明和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

活动中,邓小强、廖继聪、黄伟明等共同启动了“紫金客家菜师傅”工程暨紫金首届“十大名菜”“十大小吃(点心)”美食品尝活动。

廖继聪要求县人社局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统筹推进客家菜“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就业创业、产业发展”四大行动计划。各镇要将“紫金客家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创新“紫金客家菜+”模式,把紫金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技工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客家菜人才培训平台,加大对有从事厨师意愿群众,特别是有条件的贫困人群的培训力度,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县文广旅体局、融媒体中心等单位要以此次启动仪式为契机,大力宣传推介紫金特色饮食文化,讲好紫金客家菜故事,展示紫金美好形象。

启动仪式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伟明主持。市、县人社局主要负责人分别在仪式上作了讲话和提出倡议。活动揭晓紫金县首届“十大名菜”“十大小吃(点心)”评审结果,并为获奖的集体和个人颁发牌匾。

县人社局依次与县技工学校、喜辰职业培训学校、县厨师厨艺协会、县邮政储蓄银行签订了烹饪专业学历教育、紫金客家菜师傅短期培训、小额贷款贴息等协议。

据了解,实施“紫金客家菜师傅”工程是紫金县贯彻落实省、市实施“粤菜师傅”“客家菜师傅”工程的具体行动,也是充分展示紫金客家美食、大力推广特色民俗和餐饮文化、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客家菜是中华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菜的三大地方菜系之一。

下雨天也无法阻挡紫金人对美食的热爱~

紫金是客家古邑,勤劳智慧的紫金人始终秉承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在一代代技艺精湛的客家菜师傅的传承、改良和创新下,造就了种类繁多、风味独特的紫金客家菜系,八刀汤、天光牛肉丸等客家菜颇负盛名,凉粉、萝卜粄等客家小吃广受欢迎,这些既延续了浓厚的客家风情,蕴含着传统文化理念,又迎合了现代人对绿色、健康饮食文化的追求。





紫金县必吃餐厅 ...更多

宝树轩酒楼

河源市宝树轩餐饮有限公司前身隶属“一品鱼头店”(开业于2009年9月)。主要以客家菜系、河鲜、海鲜为主要经营,特色菜“一鱼八味”(首创)保持十多年品质,荣获多项殊荣,更是荣获广东省商务厅颁发的客家师傅工程“粤菜名品称号”,兼有湘菜、川菜等。承接喜庆宴席、上门酒席、厨师外派等业务。

邓氏亮堂肉丸

牛肉丸是紫金的美食名片,以个头大、口感劲、味道鲜而闻名。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没吃牛肉丸、八刀汤,等于没到紫金。在紫金县城,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看到悬挂牛肉丸招牌的餐厅,其中“邓氏亮堂肉丸”店铺最有名。 作为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邓氏亮堂肉丸”乘“粤菜师傅”工程和“紫金客家菜师傅”工程春风,越做越大,吸引了一批学徒和食客。

附城正宗八刀汤

“附城八刀汤”是1986年附城饭店在客家猪杂汤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客人的口味,精心选料改良配方,改进烹饪方法,慢慢演变而成。主要汤料,从猪的身上挑选出猪心、猪肝、猪肺、猪舌、猪腰、粉肠、隔山衣(猪隔膜)、前朝肉。采用即切、即煮的烹饪手法,最大程度保留猪杂汤的鲜味,不破坏猪件的爽脆口感。于2015年为代表紫金县八刀汤制作技艺入选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紫金县经典名菜 ...更多

一鱼八味

在河源市区,有一家名为“寶树轩”的酒楼生意爆棚。其法宝就是将鱼的各个部位进行拆分,再用不同的手法去烹饪,做到“一鱼八味”。“一鱼八吃”是“寶树轩”的招牌。据说师傅会把鱼的各个部位用最能激发人味蕾的手法烹饪出来。八道菜为:剁椒鱼头、清蒸鱼腩、家鸡蛋蒸鱼宝、生焗鱼尾、椒盐鱼骨、泰式鱼松、秘制鱼茸汤、白灼鱼皮。

紫金县特产手信 ...更多

紫金县文化遗产 ...更多

广东省紫金县的木偶戏属于提线木偶,1885年由龙窝镇宝洞村邓木村等人从福建引入,并成立荣华堂戏班。至清末民初,当地有荣华堂、崇华堂、新艳华等8个木偶戏班,活跃在紫金县乡村,以及周边的五华、惠阳、陆丰等地。 龙窝提线木偶造型精细,高度约60-...

  花朝戏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明清以来,紫金县“神朝”乐舞深受乡民喜爱。后来神朝艺人为了取悦观众,常在仪式后以小曲演唱轶闻趣事。这种表演谐趣花俏,同虔诚肃穆的神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更为喜爱,称之为“花朝”。清末民初,艺人叶春林组织定长春班专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