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蚕桑业的国家,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便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蚕桑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典籍《尚书》的《禹贡》篇就有“桑土既蚕”的记载,春秋时期著作《管子》的《山权术》中也有“民之通于蚕桑”的说法,汉代乐府...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是一种烘青茶。白茶自古种源难得,茶树难养,以野茶为稀贵。据宋赵佶《大观茶论》记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   安吉白茶以白...

  紫笋茶又名“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长兴县。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陆羽称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紫笋茶的制作要求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理条...

  浙江省湖州市双林绫绢传统织造技艺源远流长,绫绢是绫与绢的合称,“花者为绫,素者为绢”。据记载,东晋时双林已盛产绫绢。太元年间(376—396),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出任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时就曾以白绢书写。南北朝时期的宋代(420—479),双林绫绢已闻名于世,远销林邑(今越南)、扶南(今柬...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因产于湖州市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辑里村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有明代史料书:“天下蚕桑之利,已莫胜于湖,而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   辑里湖丝的制作技艺,以辑里村为中心,主要分布在练市、善琏、双林一带的农村。自从机器化缫丝问世后,南浔农村的...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   湖笔的发源地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善琏制笔业约始自晋代。据清代同治《湖州府志》载:“(善琏)一名善练,……居民制笔最精,盖自智永僧(隋朝人,名王法极,王羲之七世孙)结庵连溪往来永欣寺,笔工即萃于此。”经过唐...

  湖剧,旧称“湖州滩簧”,也有“小戏”、“花鼓”等称谓,流行于浙江省湖州、嘉兴、杭州,江苏省吴江、宜兴,安徽省广德等地。湖剧的基础是湖州说唱滩簧与湖州琴书,形成时间约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951年定名为湖剧。   湖剧以滩簧二胡为主奏乐器,曲调清新,表演文雅细腻,唱腔有...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

  防风氏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治水英雄,在会稽山群神相会时,因迟到而被大禹所戮。“其长三丈,其骨头专车。”“(防风)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国语·鲁语》下)因其“骨大”史称“大人”、“巨人”。《述异记》:“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