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大方县特产

大方豆干(大方手撕豆腐)

(1)原味:灰白色或青灰色,有豆制品自然纯香,内质绵软滑嫩,入口有嚼劲,外皮弹性带韧劲,块形整齐、薄厚均匀。(2)风味(卤味品):色泽淡褐色或金黄色,甜咸醇厚,质地紧实、有弹性、入口有嚼劲,块形整齐、薄厚均匀。(3)风味(发酵品):淡黄色或青灰色,散发豆制品自然异香,外表无滑腻感、质地软嫩,块形整齐、薄厚均匀。

织金竹荪

织金竹荪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19种氨基酸,织金竹荪置于沸汤时膨大如鲜品,久煮不烂,尤其是菌柄能够饱吸解汤汁,具有清鲜脆嫩的口感。气息清香,绝无异杂臭味,无论何种烹饪均极为鲜美,令人乐于接受,织金竹荪还含有生物防腐剂(竹荪素),夏天用织金竹荪煮汤不容易变质,是夏天煮汤的最好防腐原料。

织金皂角精

皂角精俗称雪莲子、皂角米,是皂荚的果实。煮熟的皂角精胶质半透明,香糯润口,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具有养心通脉、清肝明目等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皂角精与桃胶、雪燕是人们喜爱的“糖水三宝”。

大方皱椒

大方种植辣椒历史悠久,线椒、皱椒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大方县志就有海椒(辣椒)的记载。据传,明朝贵州宣慰使、大方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拜见明太祖朱元璋,带去大方干辣椒,朱元璋吃后感觉又辣又香,见大方辣椒浑身发皱,故称其为“皱椒”,从此年年索贡。因此大方辣椒又称“贡椒”为中国七大名椒之一。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以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从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以后,贵州大量食用辣椒了,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几省辣椒种植普片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大方)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盛行的包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

大方天麻

大方天麻以主要成分天麻素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丰富而形成较为独特的内在特征。对头目眩晕、头风、头痛等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因质地较为坚实、沉重,环纹较少,顶芽较小,断面较均一明亮,特异气味较浓郁,有“中国天麻数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之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名“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大方冬荪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城,境内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在那绿色的森林海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野生食用菌之类之类的食物。每到了深秋冬季节里,大方深山密林中便有一种叫做冬荪的野生菌类悄然而生,这个时候到大方来,便可以品尝到那新鲜味美营养的冬荪了。冬荪是一种野生食用菌类,它和我们常见的竹荪有着最大的区别就是冬荪没有裙子,冬荪和竹荪一样,都属于鬼笔科,不过,冬荪是鬼笔属,而竹荪是竹荪属。

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是贵州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明、清朝代,大方漆器就被选作“贡品”上京供奉皇帝。作为家庭陈设品装饰书斋、客厅,更增添了古色古香的雅致。民间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用具,盛装干鲜果品、蜜饯乃至菜肴均可。大方漆器在清道光年间盛极一时。当时古老的大定府城内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漆器,故享有“漆城”之誉称。

大方圆珠半夏

大方圆珠半夏呈类球形,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等功能。

贵州绿茶

世界之茶,源于中国,中国之茶,源于云贵,贵州是世界茶的故乡如今已无争议。 作为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古老的贵州茶,又以生态优势博得“可以自由呼吸的茶”的美名。

毕节可乐猪

据《赫章县志》记载,“县内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1977年可乐出土的西汉划墓内有牛、马、猪骨骼。1981年贵州省博物馆在可乐猪市场坡上出土的西汉时期墓内的铜罐中有随葬的猪骨、鸡骨。由上述出土历史文物证明赫章饲养畜禽历史至少在2000年以上。”据《贵州省畜禽品种志》记载“产区养猪历史悠久。赫章县可乐乡曾出土西汉末年的栏式陶猪圈,黔西县亦曾出土汉代陶猪,嘴上有明显的‘三道箍’。据《华阳国志》记载,汉朝时彝族先民便‘放猪于此’。《贵州通志》对毕节曾有‘惟务农业,多资牧养为业’的记载”。这些均证明古老的赫章地区放牧养猪有漫长的历史。由于该猪种资源珍贵,地处乌蒙山区金沙江畔,为此便合称为“乌金猪”。可乐猪作为乌金猪的主要支系,与在赫章县可乐镇一带出土的“陶猪”极为相似,可乐猪因此而得名。